網絡安全宣傳周-筑牢網絡安全之基 保護人民群眾信息安全——新時代我國網絡安全發展成就綜述
以“網絡安全為人民,網絡安全靠人民”為主題的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于9月14日至20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,注重提高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。
“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,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,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。”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的話語,為推動我國網絡安全體系的建立,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指明了方向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領導下,我國不斷完善網絡安全工作頂層設計,有效治理網絡空間亂象,為保衛人民群眾信息安全筑牢防線,取得了一系列矚目成就。
加強個人信息保護
構建清朗網上家園
整治網絡生態、保護個人信息安全,網絡安全事業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近年來,我國多部門聯動,在持續整治網絡謠言、打擊網絡犯罪、整治違法違規“自媒體”等方面成效顯著。
2019年,中央網信辦、工信部、公安部、市場監管總局聯合行動,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應用程序(App)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。
一年來,用戶量大、與生活關系密切、問題反映集中的千余款App得到有效整改,260款問題嚴重的App被約談、曝光、下架;App強制索權、超范圍收集、賬號注銷難等問題明顯改善,全社會關注和重視個人信息安全的氛圍基本形成。
在法律層面,去年11月1日起實施的“兩高”司法解釋明確,網絡平臺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,具有泄露用戶通信內容500條以上等8種情形的,可入罪追究刑事責任。
“00后”作為第一代“網絡原住民”,從小就接觸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和網絡內容,引導他們安全用網、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,對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至關重要。
由中央網信辦發布的《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》已于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,規定網絡運營者應設置專門的兒童個人信息保護規則和用戶協議,并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制作、發布、傳播侵害兒童個人信息安全的內容。
同時,開展“護苗行動”集中清理網上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,通過給App設置“青少年模式”上線防沉迷系統,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。
自2014年起連續多年舉辦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,通過開展網絡安全進社區、進校園、進軍營等活動,有效提升了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,“網絡安全為人民,網絡安全靠人民”的理念深入人心。
做大做強網安產業 培養更多網安人才
近年來,我國網絡安全產業已進入高速增長的全面發展時期。
2017年底,工信部和北京市簽署共同打造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的協議,拉開網絡安全產業創新發展序幕。
2019年底,工信部復函湖南省工信廳,支持湖南建設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,成為繼北京之后全國第二個獲批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的省市,目前網絡安全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,形成了涵蓋基礎硬件、應用系統、商業密碼、信息安全服務、工業互聯網安全等多領域的產業鏈條。
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聯盟統計數據顯示,2019年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已達480億元,同比增長21.52%,預計未來幾年產業整體市場依然會保持20%左右的高速增長。
網絡空間的競爭,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。
我國高度重視網絡安全人才培養,搶占國際戰略競爭制高點。新時代以來,有關部門與時俱進,探索人才培養新思路、新機制,推動加快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。
2016年6月,中央網信辦、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《關于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意見》,推動開展網絡安全學科專業和院系建設,創新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機制。
2017年,中央網信辦、教育部實施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,西安電子科技大學、東南大學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1所高校入選。
示范項目高校在相關部門和地方的支持下,出臺特殊政策,加強院企合作,擴大招生規模,深入推進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建設,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取得明顯進展。
位于武漢市東西湖區的國家網安基地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,國內網絡安全企業50強中已有大約三分之二落戶該地,聯合武漢大學、華中科技大學等發展一批重點項目,網絡安全人才、技術、產業融合發展的生態環境正逐步確立。